close
我的母親愛吃辣,除了看食譜作,她還特別出去拜師學過川、湘料理。然而父親卻是怕辣一族,因此家中飯桌上,辣菜總是只有一道,是母親犒賞自己的點綴...

就因為父親不嗜辣,所以母親常常做的川菜像是麻婆豆腐、魚香肉絲、豆瓣魚...等,都只敢擱一點辣椒,但是不辣她吃的不過癮,因此總是會另外放一碟青辣椒或辣豆瓣醬在她碗旁,一口辣椒就一口菜配飯這樣吃法。

母親吃辣是來自童年的成長背景,外公在四川作官,先後待過成都、萬縣、宜賓等地方,所以四川等於她的第二故鄉,她在那裏完成了小學、中學的教育,算是半個四川人,甚至童年她教我們唱的兒歌都是四川話,只可惜我們會唱卻不懂其中涵意,但也受到了影響,去年看了在重慶拍的"瘋狂的石頭",全片以川語發音,我居然有聽見鄉音的感覺。

川菜在台北是曾經風光過的,高中同學中有位女小開,她家開的峨眉川菜位於重慶南路,就頗負盛名。其他像是宜賓川菜、芷園、聯安川菜、榮安川菜、榮星川菜等,也各領風騷過,現在卻一家都不見了。一方面當然是川菜的重口味已經不流行,而川菜的食材平價,菜賣不貴,也是原因,另一方面廚藝失傳,好的川菜師傅已找不到更是關鍵。現碩果僅存經常被提到的幾家像是驥園、國賓飯店的川菜廳、圓山飯店的柏壽廳都已走味,而平價的小魏川菜更是重鹹到不行。想吃川味?在台北川菜幾乎全以麻辣鍋為代表了。

因此當南村落在去年11月找到以做杭州菜出名,而其實是以學川菜入行的保師傅來料理一頓老川菜大餐,消息出來才一兩天,四十個位子就已額滿。保師傅的父親本是在上海工作的川菜師傅,民國三十七年到台灣遊玩,沒想到就回不去了,但是他卻沒機會跟父親學川菜,反而是在一家叫"小峨嵋"的川味點心店啟蒙的。

拿著吃飯傢伙的曾秀保師傅


為了給因向隅而埋怨不已的朋友一個交代,南村落昨晚又辦了一個"關門場",請保師傅再大展身手一次,菜單比上次還多了一道擔擔麵,上菜次序如下:
川腰花、麻婆豆腐、豆瓣鯉魚、四川飯菜湯、水煮牛肉片、擔擔麵、糖粉鍋炸

川腰花
麻婆豆腐
四川飯菜湯
豆瓣鯉魚
糖粉鍋炸

這晚,我可是見識了正宗川味料理在調味料上的講究,一碗辣醬中混了十幾種料,切成碎丁的薑蒜講究新鮮,辣豆瓣與芝麻醬都是購自專門的店家,另外從成都帶回來的花椒乃親自手工碾磨。在食材挑選上的講究就更不用說了,菜是常見的菜式,但味道中辣、酸、麻、鹹之比例組合以及層次差異卻各有不同。

用十幾種料調成的醬,又麻又辣又香!


今晚客人中不乏擅美食的老饕,大家吃吃說說,氣氛異常輕鬆!老川菜不僅解饞,還喚回了許多我成長時期的記憶,也許很快我就要飛到成都,去幫母親圓一下她的鄉愁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lien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