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影片『烏干達天空下』雖然本質上是一部勵志片,但是卻要比過去任何類似主題的電影都要賺人眼淚,因為要找到比片中這些孤兒遭遇更悲慘、更艱困的例子已不太容易吧,所以觀眾自然而然發自內心深處的希望他們可以成功,可以贏...



提到烏干達,一般人想到的就是阿敏的軍事獨裁政權吧! 其實這個政權早在1979年結束。現在當政的總統穆索維尼施行所謂「無政黨民主」,禁止政黨公開活動10年,對各派異己採恩威並施政策,雖然距西方民主、人權標準仍遠,但執政十餘年來政局也日趨穩定,使得烏干達的國際形像也日趨正面。也因此我們會忽視了這個在國際新聞上已經喪失熱度的國家,仍然有許多住在北方叛軍區的孩童,過著嚴重被剝奪的日子。

片子一開始的畫面就很懾人! 上五十個孩子擠在一輛無篷卡車上,最外圈的人有半身都裸露在車外,在他們前後有負著重型機關槍的軍人們押陣,猛一看,你以為這些孩子正陷在巨大的危險中,但近距離觀察,他們的臉上卻充滿笑容,雀躍著、歌唱著!這麼矛盾的場景,讓人不由得心已糾緊...

等到孩子們一個個出場,對著鏡頭講述個人的故事,你才知道他們經歷過怎樣的浩劫。鏡頭在孩群中穿梭,你無法相信為什麼在這些孩子的雙眸中有這樣巨大的哀傷。有的年紀大約才五、六歲的孩子,他們並不啼哭,也不叫嚷,只是眼淚汨汨地流下來,好像他們已經懂得人世間是多麼無奈與痛苦,那種還沒有長大就已經衰老的眼神讓我久久無法釋懷。

他們都來自非洲北烏干達的阿秋利部落,在經過二十多年的內戰後,他們多已經家園毀滅、骨肉分離。叛軍殺害了他們的父母兄長,有二十萬個孩子變成孤兒,也有很多人被擄去作童兵又被救出來,在無家可的情形下,有六萬人被政府安排居住在原來面積僅容六戶人家的災民營區里。

導演尚跟安德莉雅將鏡頭聚焦在多明尼克、蘿絲與南西這三個孩子身上,每個人的故事都令人動容,有的是親眼看見父母親被叛軍殺害,有的是要自己去認父母的頭顱,在「南京大屠殺」一片中,我們看到出來作證言的都是鶴髮老人,在本片中卻是生命才剛起步的孩童,特別有一種真摯動人的力道。

孩子說:「這裡發生的事,如果我們不說,外界就不會知道。」所以,他們勇敢的面對鏡頭,在距離觀眾好像只有幾英吋的距離,重新面對那些不堪回顧的遭遇。我們看到他們從勇敢告白到情緒崩潰...有一個孩子還透露了深藏內心的秘密,關於他如何在脅迫下殺死了無辜的農人...如此殘忍的安排,一不小心就會有剝削的嫌疑,但是編導很快地會將鏡頭轉到自然景物,像是爬行的昆蟲,搖動的草叢、樹梢,是要告訴我們「上天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嗎?

帕東哥營區裡的情況最糟,以小孩為主的居民不僅要忍受叛軍恐怖的襲擊,還長期處於營養不良以及疾病肆虐的生活,現場幾乎沒有醫療照護,處境之慘令人難以想像。

就像所有的勵志電影一樣,悲傷中必須要看到希望。影片在演到一半時,開始看到這些孩子用什麼方式走出哀傷。所有住在北烏干達的小孩都知道「全國音樂舞蹈大賽」,這是一個每年在首都坎帕拉舉辦,有超過二萬所學校參加的比賽。只有在這個比賽脫穎而出,他們才可以停止悲情,改寫他們自己的歷史。在片中,我們看到這些阿秋利小孩,用如同我們打紅葉少棒的那些赤腳學童般的精神,一步步地朝冠軍之路努力...

十分令人感動的幾位頂著專業的身分來奉獻的阿秋利族人,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從安全地區趕回來幫忙訓練...

結局當然是Happy Ending,而一趟史無前例的首都之旅也讓孩子們找回一些可彌補失去之童年快樂的榮耀;雖然在首都他們要面對許多排斥與汙衊,甚至很多無知的孩童會對著他們叫「叛軍」、「謀殺犯」,但是他們告訴大家,「我們不只是可憐,我們是有天分與才能的」,這不正道出了所有不幸的人的心聲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ulien87 的頭像
    julien87

    夢.活 / a Time to Live & a Time to Dream

    julien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